前 言
一、陶塑动物、陶偶 邓家湾遗址出土了大批石家河文化的陶偶和陶塑动物,这些陶偶和陶塑动物除了出自覆盖宗教性遗存——套接陶缸的堆积中外,还大量地出自灰坑,有的一个灰坑就出土数千件。其总数难以精确统计,估计当在一万件以上。 邓家湾的陶偶数以百计,姿态各异。绝大多数头戴浅沿帽,身着细腰长袍,也有不戴帽和露胳膊露腿的。一般头后挽髻,耳、鼻显著,眼、嘴等细部往往被忽略。有的跨腿站立,有的举腿起步,有的挥手抬足似舞蹈状,而绝大多数为跪坐抱鱼式:双膝跪坐,左手托鱼尾,右手按鱼头,显得端庄而虔诚,像是在上祭的样子。 1、2、3、4、陶人 陶塑动物的种类甚多,其中家畜有狗、羊和猪,野兽有大象、貘、猴、兔等,家禽有鸡,飞禽有猫头鹰、短尾鸟、长尾鸟等。水族有龟鳖和鱼。其中以狗、象、鸡和长尾鸟的数量最多。动物的造型往往突出特征而忽略细部,例如象突出长鼻、大耳、柱足和长长的门牙,羊突出卷曲的角,雄鸡突出鸡冠等,所以绝大部分动物容易辨认。还特别着意表现不同动物的各种姿态。例如狗的姿态就非常多,有昂首翘尾站立的,有拖尾行走的,有俯身蜷卧的,有侧卧翘首的,有的背上驮一只小狗,有的嘴里叼一大块食物,有的像是在汪汪叫,真是千姿百态,活灵活现。大象的姿态也很多,有抬头伸鼻卷物的,有低头伸鼻寻物的,有大门牙前伸作攻击状的。雄鸡的数量特别多,各种姿态的表现也非常丰富,同时还有母鸡和小鸡,其特征也一望可知。 5、6、陶塑动物 7、陶鸡 8、陶像 9、陶塑动物 10、陶含物狗 11、陶立狗 12、陶母子狗 13、陶交配狗 14、陶卧狗 15、陶羊 16、陶兔 17、陶猪 18、陶抱子狗 19、陶交尾鸟 20、陶长尾鸟 21、陶猫头鹰 这些陶偶和陶塑动物都是艺术的杰作,但它们那样集中,又同宗教性遗迹联系在一起,应该是用于某种宗教活动的重要物品。大量的陶塑动物可能代表祭祀时用的牺牲。那些抱鱼跪坐的陶偶可能是代表祭祀者的形象,舞蹈等各种姿态的陶偶可能是表现庆贺的场面。 二、石家河文化玉器 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玉器,玉料多为软玉,也有滑石,色泽有黄、黄绿、青黄、淡青、乳白等色。采用浅浮雕、钻孔和抛光等技法制成。形体小巧,雕工细致简练,造型匀称。 器形种类有神人头像、虎头、鹿头、鹰、蝉、猪龙、环、璜、管、笄等。神人头像五官清晰、匀称,技艺水平较高。有的面目狰狞,耳上方有弯角形饰物,耳垂穿孔,露齿呲牙。有的表情严肃,大耳坠环,头戴卷云纹冠。原始社会晚期,宗教礼仪已很严格,这些头像应是当时人们祭祀崇拜的神人偶像。有的头像内空,管径较大,应作装柄用。有的头像雕于玉片上,且钻有作穿系用的小孔,由巫师佩带于衣冠上或缀于其他物体上进行祭祀乞福。 当时的人们认为虎、鹿、鹰、蝉、猪龙是具有神性的动物。虎性威猛、毛色斑斓、牙尖爪利;鹿行动敏捷,角形特异;雄鹰展翅,通天彻地;蝉餐风饮露,蜕解变化。而龙是传说中的灵物,这种早期龙的形象是猪嘴蜷躯、有角无足,考古者称之为“猪龙”。这些玉雕动物的用途应是佩带或缀于某物体上,在祭典时作为一种通神的工具。 柄形饰、璜、管是一般的佩饰,笄用来挽结长发。 1、W6:32玉人头像 2、W7:4玉人头像 3、W6:14人头像 4、W6:17玉人头像正面 5、W6:17玉人头像背面 6、W6:8玉蝉 7、W6:10玉蝉 8、W6:11玉蝉 9、W6:12玉蝉 10、W6:7玉鹰 11、AT13①:1玉虎 12、W6:16玉虎 13、W6:53玉虎 14、W6:19玉虎 15、W6:36玉龙 16、W71:6玉虎 17、W6:45玉管 18、W6:27玉璜 19、W6:29玉柄形饰 20、W6:56玉璜 21、012玉笄
![]() |
免费开放时间(节假日不闭馆) 周二至周日上午 9:00 开馆 16:00 停止发票 17:00 闭馆 周一闭馆 主办:荆州博物馆 地址:湖北省荆州市荆中路166号 邮编:434020 电话:0716-8494808 传真:0716-8496338 E-mail:22296754@qq.com 鄂ICP备13013709号-1 |